腊八节的由来(哪些人不能吃腊八粥)
资讯
2024-03-15
102
1. 腊八节的由来,哪些人不能吃腊八粥?
— 历 史 来 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 腊 八 起 源 —
释迦牟尼本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关于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品种繁多。其中北京的也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品种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玫瑰、栗子、红豆、花生等等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会开始忙碌准备。腊月初八早上为家人上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八宝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 闽 南 腊 八 怎 么 过 —
印象中,腊八节是北方多数地区的节俗,在闽南和台湾好象比较不流行。到底闽台关于腊八节,是什么样一种状况?又有哪些节气相关的俗语歌谣?
其实腊八这一民俗节日,在闽南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绚丽和精彩内涵。在近年来闽南地区举办的腊八雅集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台湾人士特地跨海过来参与。腊八节是中原汉族的一个极其热闹的传统节日。由于福建,特别是闽南的许多民系都是来自于中原,因此腊八节很自然地随着唐宋时期中原氏族入闽,也在闽南传播开来。明清时期,随着大批的闽南人前往开发台湾,腊八节成为开发台湾宝岛民众的特殊节日,藉此“腊八望年”(意为,过了腊八,接着就要过年了)怀念祖地。
闽南的许多族姓都是来自于中原,中原氏族迁移入闽时,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的节日习俗很可能也随之传播到闽南,后来又传到了台湾。在闽台两岸,腊月初八有“腊八望年”之说,意思是说,过了腊八,紧接着就要过年了。如今,在台湾的“腊八粥”配方:绿豆、麦仁、红枣、莲子、糯米、桂圆等,与闽南,甚至与河南的“腊八粥”配方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说明,两岸有很深的节日文化渊源。腊八据说也是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节日,是佛教的纪念日。在闽南、台湾一带,一般从“腊八”开始,人们就觉得“年兜”(闽南语指的是“年节”,即过年时节)已到啦!一年忙着,到了“年兜”,大家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个节日了!这说明,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正是从腊八开始的。腊八要喝“腊八粥”,喝了“腊八粥”,渐渐地有“年兜”的感觉了。
特别是台湾光复后,许多祖国大陆各个省份的人,进入台湾,腊八节曾经在台湾兴盛一时。有关专家指出,闽台的腊八节形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特色,而这个节日又根植于中国文化。民国时期文化名人于右任先生曾经在他的诗作中吟咏腊八节,诗云:“腊月里来梅花放,家家商号都收账,乡时人儿趁冬闲,腊八会上逛一逛。”的确,历史上闽台的腊八节,除了吃腊八粥之外,还有其精彩绚丽的地域文化成分。
如果说闽台两岸的腊八节有什么独具个性的特色,那就要首推闽台的“香道”了。民俗专家介绍,腊八节中,闽台两岸民间还有一项特色的活动,就是在热闹之中寻找一份宁静,挑一个清静的地方静行香道。也就是用精心配制的沉香、檀香等研成粉末,在香篆里点燃,然后澄心静虑,随着香烟缭绕让心境得到净化,开启迎新的序幕。
因此在腊八节静行香道成为闽南腊八的一个特色。这在以前往往都是一些书香门第或文人雅士的所为。香道有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闽南文人把香道带进台湾,因此闽南的香道在台湾广为流传。现在香道已从文人雅士中走入两岸的民间,它不仅成为闽南腊八活动中的一大特色,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陶冶性情的活动。
2. 你知道年的由来吗?
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是一个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到过年的前夕,远在他乡的游子都会想方设法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可以说,过年时中华家文化的集中体现。
而关于过年的由来,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大概就是说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恶,每隔365天就会出来为祸人间,吞食百姓。百姓们为了驱逐年兽,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用了鞭炮爆竹驱逐了年兽。为了庆祝驱逐年兽,这一天就被称之为过年,还会放鞭炮爆竹庆祝。
和这个传说相类似的,还有除夕。
不过,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过年这个习俗倒不是因为年兽,而是与庄稼收成有关。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年,谷熟也!而《谷梁传》则说:五谷皆孰为有年,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
换句话说,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过年应该是庆祝上一年和祈祷下一年五谷丰登的一个节日,与年兽之类的怪物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的汉字很大一部分都是会意字,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年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过年这一节日原本的含义。
年的甲骨文,上面是一株麦穗,下面是一个人,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把成熟的麦穗扛回家,意为五谷丰登之意。而在金文中,则更加明显,上面那株麦穗都已经沉甸甸的弯了头。
而随着时间的年前,年的字形早已变化的失去了其本来的含义,而过年这一节日,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3. 八宝粥的来历和历史?
八宝粥,又名腊八粥,佛粥,汉族传统节日食品。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相传朱元璋少时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东西充饥。突然间,他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松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树洞里,朱元璋走近那个洞口,用树枝掏了掏,在树洞中发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显然,这是老鼠的冬储粮。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杂料,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他少时亲自做的“杂粮粥”。他规定在御膳堂要做这种五谷杂粮粥,并钦定这种粥的名称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这种粥又传到民间,一直相延到今。
4. 腊八面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面——顾名思义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一种面食,以前流行于关中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面。因为陕西不产大米,所以演化成了腊八面。做腊八面前一天下午就得炒好臊子、和好面。做臊子时,先把新鲜的猪肉或羊肉切成肉丁,再把豆腐、白萝卜、红萝卜、大葱等蔬菜切成丁;把肉丁放进热油锅炒到快熟时加入蔬菜丁,炒好后盛出备用;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长条;锅里水烧开后,先把洗泡过的黄豆、小米、粉条、木耳、黄花菜等下入,煮至快熟时,下入面,最后再把准备好的肉臊子调进去,加入盐、花椒等调料,这样,一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就做好啦。
5. 腌制腊八蒜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腊八蒜的习俗,你知道吗?这是一个传统的习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 你们当地有这个习俗吗?
据说在古代的生意人忙碌了一年,要在腊八节这一天,把一年的盈利亏损都要算出来,看看到底是盈利呢,还是亏损呢? 由于算账的算和大蒜的蒜是同音,所以就用腌制大蒜来提醒借钱的人,腊八蒜也就是这么由来的。
伙伴们,腊八节可以做腊八蒜吃哦。做法也简单,而且还有保健的功能。具具体的做法如下。
大蒜500克,相醋250克,白糖200克,八角两个,香叶一片,花椒十颗,将净蒜洗干净,放进罐子里面。然后加入大蒜,香醋,八角,花椒,香叶,花椒盖上盖子腌上三天就可以吃了!
赶快动手哦!
6. 腊八有哪些来历和习俗?
谢谢悟空问答
腊八有哪些来历和习俗
一、腊八的来历:
1、《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2、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3、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4、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二、腊八节的习俗
1、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2、 腊八蒜,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很好。
3、 腊八面,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4、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7. 腊月初八来历?
腊八节起源于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来,腊八节演化成为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腊八节的由来,哪些人不能吃腊八粥?
— 历 史 来 源—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 腊 八 起 源 —
释迦牟尼本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关于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品种繁多。其中北京的也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品种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玫瑰、栗子、红豆、花生等等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会开始忙碌准备。腊月初八早上为家人上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八宝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 闽 南 腊 八 怎 么 过 —
印象中,腊八节是北方多数地区的节俗,在闽南和台湾好象比较不流行。到底闽台关于腊八节,是什么样一种状况?又有哪些节气相关的俗语歌谣?
其实腊八这一民俗节日,在闽南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绚丽和精彩内涵。在近年来闽南地区举办的腊八雅集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台湾人士特地跨海过来参与。腊八节是中原汉族的一个极其热闹的传统节日。由于福建,特别是闽南的许多民系都是来自于中原,因此腊八节很自然地随着唐宋时期中原氏族入闽,也在闽南传播开来。明清时期,随着大批的闽南人前往开发台湾,腊八节成为开发台湾宝岛民众的特殊节日,藉此“腊八望年”(意为,过了腊八,接着就要过年了)怀念祖地。
闽南的许多族姓都是来自于中原,中原氏族迁移入闽时,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的节日习俗很可能也随之传播到闽南,后来又传到了台湾。在闽台两岸,腊月初八有“腊八望年”之说,意思是说,过了腊八,紧接着就要过年了。如今,在台湾的“腊八粥”配方:绿豆、麦仁、红枣、莲子、糯米、桂圆等,与闽南,甚至与河南的“腊八粥”配方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说明,两岸有很深的节日文化渊源。腊八据说也是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节日,是佛教的纪念日。在闽南、台湾一带,一般从“腊八”开始,人们就觉得“年兜”(闽南语指的是“年节”,即过年时节)已到啦!一年忙着,到了“年兜”,大家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个节日了!这说明,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正是从腊八开始的。腊八要喝“腊八粥”,喝了“腊八粥”,渐渐地有“年兜”的感觉了。
特别是台湾光复后,许多祖国大陆各个省份的人,进入台湾,腊八节曾经在台湾兴盛一时。有关专家指出,闽台的腊八节形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特色,而这个节日又根植于中国文化。民国时期文化名人于右任先生曾经在他的诗作中吟咏腊八节,诗云:“腊月里来梅花放,家家商号都收账,乡时人儿趁冬闲,腊八会上逛一逛。”的确,历史上闽台的腊八节,除了吃腊八粥之外,还有其精彩绚丽的地域文化成分。
如果说闽台两岸的腊八节有什么独具个性的特色,那就要首推闽台的“香道”了。民俗专家介绍,腊八节中,闽台两岸民间还有一项特色的活动,就是在热闹之中寻找一份宁静,挑一个清静的地方静行香道。也就是用精心配制的沉香、檀香等研成粉末,在香篆里点燃,然后澄心静虑,随着香烟缭绕让心境得到净化,开启迎新的序幕。
因此在腊八节静行香道成为闽南腊八的一个特色。这在以前往往都是一些书香门第或文人雅士的所为。香道有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闽南文人把香道带进台湾,因此闽南的香道在台湾广为流传。现在香道已从文人雅士中走入两岸的民间,它不仅成为闽南腊八活动中的一大特色,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陶冶性情的活动。
2. 你知道年的由来吗?
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是一个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到过年的前夕,远在他乡的游子都会想方设法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可以说,过年时中华家文化的集中体现。
而关于过年的由来,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大概就是说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恶,每隔365天就会出来为祸人间,吞食百姓。百姓们为了驱逐年兽,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用了鞭炮爆竹驱逐了年兽。为了庆祝驱逐年兽,这一天就被称之为过年,还会放鞭炮爆竹庆祝。
和这个传说相类似的,还有除夕。
不过,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过年这个习俗倒不是因为年兽,而是与庄稼收成有关。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年,谷熟也!而《谷梁传》则说:五谷皆孰为有年,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
换句话说,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过年应该是庆祝上一年和祈祷下一年五谷丰登的一个节日,与年兽之类的怪物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的汉字很大一部分都是会意字,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年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过年这一节日原本的含义。
年的甲骨文,上面是一株麦穗,下面是一个人,合起来就是一个人把成熟的麦穗扛回家,意为五谷丰登之意。而在金文中,则更加明显,上面那株麦穗都已经沉甸甸的弯了头。
而随着时间的年前,年的字形早已变化的失去了其本来的含义,而过年这一节日,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3. 八宝粥的来历和历史?
八宝粥,又名腊八粥,佛粥,汉族传统节日食品。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相传朱元璋少时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东西充饥。突然间,他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松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树洞里,朱元璋走近那个洞口,用树枝掏了掏,在树洞中发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显然,这是老鼠的冬储粮。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杂料,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他少时亲自做的“杂粮粥”。他规定在御膳堂要做这种五谷杂粮粥,并钦定这种粥的名称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这种粥又传到民间,一直相延到今。
4. 腊八面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面——顾名思义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一种面食,以前流行于关中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面。因为陕西不产大米,所以演化成了腊八面。做腊八面前一天下午就得炒好臊子、和好面。做臊子时,先把新鲜的猪肉或羊肉切成肉丁,再把豆腐、白萝卜、红萝卜、大葱等蔬菜切成丁;把肉丁放进热油锅炒到快熟时加入蔬菜丁,炒好后盛出备用;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再切成菱形长条;锅里水烧开后,先把洗泡过的黄豆、小米、粉条、木耳、黄花菜等下入,煮至快熟时,下入面,最后再把准备好的肉臊子调进去,加入盐、花椒等调料,这样,一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就做好啦。
5. 腌制腊八蒜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腊八蒜的习俗,你知道吗?这是一个传统的习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 你们当地有这个习俗吗?
据说在古代的生意人忙碌了一年,要在腊八节这一天,把一年的盈利亏损都要算出来,看看到底是盈利呢,还是亏损呢? 由于算账的算和大蒜的蒜是同音,所以就用腌制大蒜来提醒借钱的人,腊八蒜也就是这么由来的。
伙伴们,腊八节可以做腊八蒜吃哦。做法也简单,而且还有保健的功能。具具体的做法如下。
大蒜500克,相醋250克,白糖200克,八角两个,香叶一片,花椒十颗,将净蒜洗干净,放进罐子里面。然后加入大蒜,香醋,八角,花椒,香叶,花椒盖上盖子腌上三天就可以吃了!
赶快动手哦!
6. 腊八有哪些来历和习俗?
谢谢悟空问答
腊八有哪些来历和习俗
一、腊八的来历:
1、《说文》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2、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3、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4、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二、腊八节的习俗
1、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2、 腊八蒜,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很好。
3、 腊八面,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4、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7. 腊月初八来历?
腊八节起源于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来,腊八节演化成为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